灵接触网 · 事业

论辽代服饰的民族特色

2010-12-21

易起问微信公众号

发髻的习尚也对辽代妇女产生了影响。  百裥裙始于六朝,至宋大兴。宋释惠洪《裙带间六言诗》云:“百叠漪漪水皱,六铢??云轻。”宋代流行的百裥裙在辽金墓 中也有所反映,如河北宣化下八里辽金3号墓东壁壁画(图十六)上的妇人:头束髻,上身着蓝色左衽短襦,不系裙腰之中;下身穿红色蓝花百裥裙,足着团体色鞋。同为河北宣化的张文藻壁画墓,其后室南壁壁画里的挑灯侍女穿的也是百裥裙。宋代流行的裙式中还有以裙两边前后开衩的“旋裙”。这种旋裙在辽金墓中也有所体现,如河北宣化下八里辽金6号墓西壁画有《散乐图》(图三十四):舞蹈者梳髻,上穿绿色交领短衣,下穿杏黄色旋裙,绿地白圈红点裤,红色蔽膝,黑色鞋。10号墓中也有类似的发现。  花脚幞头在宋代是宫廷舞乐者所戴的一种幞头,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宰执亲王室百官入内上寿,女童皆选两军妙龄容艳过人者四百余人,或戴花冠,或仙人
跳转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