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模式
【孔子诞辰】一代圣人孔子的儒学之路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那么,这么一个文化伟人的生辰是什么时候呢?生平的事迹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诞辰纪念日简介



孔子诞辰日指纪念孔子诞辰的节日,为夏历八月廿七或阳历9月28日。全称孔子诞辰纪念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被尊为“至圣先师”,诞生于公元前551年。


孔子的诞辰日期一直存在争议,至今没有明确。


民国期间,是以民间接受程度较高的,《谷梁传》所记载的孔子诞辰日期为标准,即“农历八月二十七日”。


由于当时推行西学,并且,也为方便后人纪念,便将其推算为西历,但西方主要历法有两部,即“孺略历”和“格里历”,分别推算为“孺略历西元前551年10月4日”和“格里历西元前551年9月28日”。


最终,民国政府选择了主流的“格里历”,于是将当时的“教师节”定为9月28日。


孔子被称为圣人,所以孔子诞辰日又被称为“中国的圣诞节”。



在孔子诞辰日,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韩国、日本等地都有纪念活动。在文庙举行“祭孔典礼”是常见的正式纪念活动。


“圣诞节”,但并没有被法定化。在中国目前尚未被官方确立为法定节日(1985年开始将9月10日订为教师节)。


目前,台湾、香港等地多延续以往对孔子诞辰日的认知,将孔子诞辰日定为阳历9月28日,并设为法定教师节。


在香港,孔子诞辰日不是法定假日或公众假期,只有部分学校会放假,但于2006年10月,香港孔教学院表示与香港的一些宗教团体就孔子诞辰日的夏历日子成为公众假期达成共识。


孔子的一生事迹简介


1、贵族出身



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贵族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这就是其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陬邑定居,叔梁纥是孔子的父亲,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2、圣人降世



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


于是叔梁纥请求颜氏让她三个女儿之中的一个立为妾,颜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长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儿颜征在(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颜征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


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儒略历公元前551年,格里历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一般依《史记·孔子世家》说。


3、早年经历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去世,这一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迎娶了宋国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4、步入仕途



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鲁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郯子来到鲁国朝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孔子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所以自称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这一年,齐景公与晏婴来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


5、鲁国内乱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王要像个君王,臣下要像个臣下,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孔子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自己老了,不能用了,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鲁昭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14年),晋魏献子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这是义举,在近处不会埋没与自己亲近而有贤德的人,在远处不会埋没受人推举而有贤德的人,这可以说是仁义了。


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冬天,晋国铸刑鼎,孔子认为晋国的灭亡,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好的制度和法度。


鲁昭公三十年(公元前512年),孔子已经40岁了,孔子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所以自称四十岁不疑惑。

转到
12
手机灵接触网>新年首页>新年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