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人们都开始着手进补了。但你知道吗?有些虚不受补的人,年年都吃出“乱子”,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腹胀便秘、失眠……乱进补容易补出“祸”,一起来看看哪三类人容易“虚不受补”。
所谓虚不受补,通俗来说就是指气血虚弱的人,稍为吃一点补品,就容易出现上火的表现。
虚不受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不明气血状况动辄使用黄芪、鹿茸之品,又有因为脾胃失于运化不耐受大补。
或有不辨体质人云亦云进行施补,亦有部分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故面对不同年龄的人群,不能一概而论地进行施补。
老年人
脾胃功能弱,不宜大补
随着年纪增大,人的脾胃吸收功能亦会有所下降。
曾有一位肺癌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老人,在ICU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病人消瘦比较明显,精神状况也不如前。
其子女十分孝顺,为求老人早日康复,便经常炖鲍鱼、黄花胶、野生甲鱼等食材,但患者吃后却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
这都是因为此时患者脾胃虚弱,难以消化甲鱼、黄花胶等滋腻的食材。
建议:脾胃虚弱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特别容易“虚不受补”,如果需要进补,建议采用缓补的方法。
选用平和之物如鸡肉、瘦肉、海参等食材清炖,并且需要明确有否夹杂湿浊、血瘀等病理产物,如果有的话还需要攻补兼施而不是一味大补。
女性
经期后别乱补血
许多女性都有月经过后补血习惯。门诊常见一些女性表示月经过后出现头晕、乏力的情况。
但一开始进补,食用了阿胶、鹿茸、党参、黄芪、大枣等药材却反而觉得容易上火,出现鼻出血、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等表现。
女性进补出现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不了解自身脏腑气血特点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