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模式
1月5日小寒至,小寒习俗你都知道吗?


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标志季冬时节正式开始,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四九”恰在小寒节气内,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小寒由来


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寒节气有啥习俗?


一、采购年货,准备过年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


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


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


二、九九消寒,每天一笔


从元代就已开始,从皇宫到民间都时兴的“九九消寒图”,有铜钱形、梅花形、文字形、葫芦形等多种。


一般这么玩:冬至之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梳妆之时,每天用胭脂涂满一圈,等到八十一圈都涂满,原本雪白的梅花尽皆化身杏花,窗外已春回大地。



在诸多笔墨游戏中,以“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最为著名。据清吴振棫所著《养吉斋丛录》记载,此为道光初年御制。


内直翰林诸臣,每年冬季都要填写这种“九九消寒图”。先由宫中懋勤殿制成待填描写的消寒图,四周采用木框插榫而成,并裱以纸绫。


每年冬至节前挂在室内,届时由室主人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笔。每填写完一字,便过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尽。


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所以“画图数九”的民俗与小寒节气有着密切联系。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怡情的养生方法。


三、喝腊八粥,各地不同


饮食上“小寒”节气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才算熬好了。


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


吃完以后,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而且,腊八这天忌吃菜。如果这天吃菜的话,庄稼地里就会杂草多。

转到
12
手机灵接触网>新年首页>新年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