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模式
今日元宵佳节,这些习俗,你熟悉吗?

你的每日运势如何?关注顺历公众号查看
今天就是元宵节啦,在古代,元宵节是和春节同样重要的节日,除了吃汤圆外,其实我们还有很多习俗可以分享给孩子!比如赏花灯、猜灯谜、舞狮舞龙,但这些习俗的缘由您知道吗?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今年的元宵节是2017年2月11日,星期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吃什么?


元宵(汤圆)

【元宵/汤圆】的区别
关于元宵和汤圆的“纠结”,其实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一年冬天,东方朔到御花园折梅花,遇一宫女欲投井。东方朔搭救后知道,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东方朔很同情她并答应帮忙。
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正月十六要着大火),长安城大恐慌。
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东方朔说:正月十五晚,要家家做汤圆吃,再家家户户挂上灯笼,让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十五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终于团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后人每每庆祝这个节日时,就会吃汤圆,也就是元宵。

元宵茶

“元宵茶”就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很像古时的“元宵粥”。
此茶增加了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取,且不像普通元宵那么油腻,对于由于节日多食动物性食品而呈现的酸性体质有中和作用,也使元宵的营养更为全面。

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元宵节除元宵、面条外,还有吃粘糕的。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载牶“自梁米,昧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节食糕的记载。

元宵玩什么?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加的一项活动。
猜灯谜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谜语既有趣还能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定情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元宵看什么?
赏花灯

古时候人们常会以赏花灯的形式庆祝元宵节,这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大街小巷灯火辉煌、彩灯万盏。在现代,一些城市仍保留着传统文化,一些老巷也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关于赏花灯,也有一个历史故事可以讲给孩子们听。
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他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于是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后来,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传说在很以前,一只神鸟因为迷路降落人间,却意外被猎人射死。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人们想出法子应对,可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于是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这就是闹花灯的由来。
舞狮舞龙
舞龙和舞狮,是古时大型节日的节目之一。

舞龙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转到
12
手机灵接触网>新年首页>新年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