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没有标点符号2011-11-13易起问微信公众号 +加关注 解。同时,在汉简中还出现了后世的逗号“,”和顿号“ヽ”等类似的符号,其作用也和后世的用途差不多。这说明,至迟在汉代,人们在书写或抄书时还是使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来表示句读,以便于人们的阅读的。 《说文解字》第五中有“”这么一个符号,许慎解释说“,有所绝止;识之也,凡之属皆从”。对此,历代学者都有解释。宋人徐楷说:“犹点柱之柱,若汉语读书,止,辄乙其处也。”清人段玉裁说:“此于六书为指事。凡物有分别,事有不可,意所存主,心识其处者皆是,非专谓读书止辄乙其处也。”朱骏声也说:“今诵书点其句读,亦其一耑也。”近人杨树达说:“即今所用之读点”(《古书句读释例·叙论》)。都肯定&l 上一页 下一页 34567 跳转到页 有什么困惑,众大师为你排忧解难!分享到:收藏空间微博腾讯易信微信人人QQ更多上一篇:百年前的茶话会规则下一篇:腊八节的由来顺历每日宜忌,生肖星座,运势抢先知!关注顺历,每日顺利!立即关注 立即關注 相关文章中国民间使用筷子的忌讳 清明出游须注意的事项清明吃鸡蛋为求子美食名字中的中国文化独家:名字中存在的杀手
解。同时,在汉简中还出现了后世的逗号“,”和顿号“ヽ”等类似的符号,其作用也和后世的用途差不多。这说明,至迟在汉代,人们在书写或抄书时还是使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来表示句读,以便于人们的阅读的。 《说文解字》第五中有“”这么一个符号,许慎解释说“,有所绝止;识之也,凡之属皆从”。对此,历代学者都有解释。宋人徐楷说:“犹点柱之柱,若汉语读书,止,辄乙其处也。”清人段玉裁说:“此于六书为指事。凡物有分别,事有不可,意所存主,心识其处者皆是,非专谓读书止辄乙其处也。”朱骏声也说:“今诵书点其句读,亦其一耑也。”近人杨树达说:“即今所用之读点”(《古书句读释例·叙论》)。都肯定&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