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接触网 · 健康

今日初伏,内湿、内寒的朋友们,黄金养生期到了!

2016-07-17

易起问微信公众号

【免费问大师】文章底部了解详情。


文/灵机文化签约中医师 王德利


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7月17日是今年“入伏”的日子。


“入伏”意味着进入一年中的最热时段,中医认为此时阳气虽然充足,而人体却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加上暑气逼人,贪凉食冷易出现“外热内寒”,“天气越热,湿邪越重”。


因此,初伏养生应疏通经络,健脾化湿,温化寒湿。



2016年三伏时间


初伏:7月17日~7月26日(10天)

中伏:7月27日~8月5日(10天)

闰中伏:8月6日~15日(10天)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10天)


初 伏 养 生


1.热水泡脚,祛除湿邪



很多人在进入伏天后,会感到四肢乏力、全身发困、浑身酸困、汗出过多而黏腻不爽,有时候吃东西也感觉没有胃口,吃下去难以消化,整天肚子胀胀的。中医师表示,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湿邪,而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用热水泡脚。


进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会把热水泡脚这个好习惯给忽略了,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泡脚就显得更有必要。伏天阳气最盛,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的六条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对于大部分人,伏天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就可以。出现四肢乏力、发困、食欲减退的人来讲,可以在热水中加上威灵仙(祛湿)20克、苍术(通经)15克、白术(健脾)15克,效果会更好。


2. 补水养生,补气去火



高温入伏,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一些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人,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初伏点灯为自己和家人祈福,保健康招好运,避免夏季健康问题


炎热的天气容易导致火气上升,出现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


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3.伏天开空调,26℃最合适



夏天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这与人们长时间呆空调房内有关。鼻塞、流涕、头痛、失眠、内分泌失调等都是所谓的空调病的典型症状,空调致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室内外温差过大。


从火热的室外一下子进入阴凉的室内,人体自身很难迅速调整,会产生一系列不适的反应,表现为头晕、易倦、全身不适、精神不振及免疫功能下降等。


室内外温差不应太大,一般在8℃至10℃左右。夏天虽然可能出现38℃以上的高温天气,但是一天中大多数时间的温度都在35℃以下,所以26℃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而且一般开空调两三个小时后就应该开开窗户透透气,大约半个小时左右。

查看全文(1/2)
相关文章